欢迎光临中国乡村振兴电商平台!
注册 登录
经济农村 社会法则 部门街道 特产团购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新户镇依托资源找准特色 “链”式融合打造共富区

   日期:2024-01-03     浏览:210    评论:0    
核心提示:爱东营讯 冬闲人不闲。眼下,虽然天气寒冷,但河口区新户镇海湖新村郭局自然村的村民们,热烈讨论盘算着未来的发展大计。村民刘春生告诉记者:郭局村靠海,海洋陆地可为老百姓创造了财富,给村子带来了收益。我们村
 爱东营讯 冬闲人不闲。眼下,虽然天气寒冷,但河口区新户镇海湖新村郭局自然村的村民们,热烈讨论盘算着未来的发展“大计”。村民刘春生告诉记者:“郭局村靠海,海洋陆地可为老百姓创造了财富,给村子带来了收益。”
“我们村人多耕地少,但海洋资源丰富,村‘两委’成员在广泛走访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后,决定依托良好的浅海养殖基础条件,发展水产品养殖,选定养殖盐田虾作为主打项目。”村党支部书记李宝祥向记者介绍,如今,对虾养殖已成为该村一大特色产业,如何让对虾养殖之路越走越远,成为村民考虑的大事。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共富区”文章是关键。近年来,新户镇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促农增收共富重要抓手,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全镇紧紧围绕“绿野·海韵”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一核两带三区”总体布局,突出新村融合发展、产业特色提升、群众广泛参与,加快推进海洋经济产业园建设、滨海小城镇建设、滨海“红色文旅”特色渔村建设、“天河湾”特色林果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东鲍井冬枣产业提升等一批带富能力强的乡村振兴项目,全力打造海湖新村红色文旅共同富裕样板区、万兴新村特色林果共同富裕样板区、枣兴新村冬枣产业共同富裕样板区、镜湖新村幸福家园共同富裕样板区等四个“共同富裕”样板区。
依托资源、找准特色,人才培育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我们坚持‘一镇一业一特色’,聚焦‘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活、形态优而美’目标,以果品种植、畜牧养殖、海洋渔业等特色产业为依托,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不断拓展特色农业增值空间。”新户镇党委组织委员陈云强介绍。
新户镇重视人才培养和利用,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链”式融合,助推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人才平台载体19家,1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家省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家市级专家服务基地、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工程实验室、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及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及4家区级科研基地等平台载体。现有18人入选省市区三级人才工程,其中1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入选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2人入选黄河三角洲学者。目前,有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多家知名院校的一大批专家团队长期活跃在新户渔盐产业发展一线。在各类人才推动下,新户镇渔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已发展对虾外塘盐田虾养殖面积35万亩,对虾设施温棚养殖面积8000亩,对虾工厂化养殖规模30万立方水体,年产各类优质对虾2.5万吨,通过多种模式养殖,实现了全年都有鲜活对虾销售。2023年8月新户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以对虾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文旅融合再添新动能。新户镇深入挖掘郭家局子党支部、海上工委发展历程中的红色故事,以历史背景将碎片化的革命情景进行系统化整理,提炼红色精神,高标准建设郭局乡村记忆馆,将红色教育和滨海旅游有机结合,叫响新户红色旅游品牌。实施滨海旅游观光带建设项目,探索开发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海珍品养殖捕捞、原盐生产、赶海拾贝、月牙岛、红地毯观光等旅游资源,百里风车长廊、万亩光伏发电“追风逐日”的绿色新能源观光带,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垂钓、观光游玩、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滨海旅游观光线路。
新户镇着力构建全域“一村一景”集中连片示范区,创建“渔光一体”、“上风下盐”资源互补绿色能源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放大滨海湿地特色小镇的资源禀赋,深度服务于渔盐产业的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展产业形态,促进产业振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记者 于采艳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衣笠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