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近年,烟台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问题短板,全面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发力点,全市上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农村绿色发展加速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取得积极有效进展。
01
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
净化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NO.1
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制定印发《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压茬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三膜一袋”、河渠沟塘整治等专项行动。烟台“四抓四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龙口市、福山区分别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
NO.2
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完成户厕改造约57.7万户,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以上。300户以上自然村已全部建有公厕,累计建成1343个。累计设立农村改厕服务站482个,配置抽粪车辆595辆,配备抽粪队伍567人。
NO.3
扎实开展农村清洁取暖改造
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亿元,完成53.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同步实施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万户。
NO.4
全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所有区市均制定了县域方案,全市5675个行政村累计治理完成2504个,累计治理率达44.12%,10处纳入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NO.5
强化农村垃圾处理处置
配备垃圾收集容器17万余个,建设运行乡镇垃圾中转站112座,配套垃圾清运车辆665辆,全市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10座,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焚烧处理率均达到100%。
NO.6
推进农村道路改造
全市累计完成改造农村公路9200公里,危旧桥梁254座,实施安保工程1700公里,荣获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莱州市、龙口市分别荣获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省级示范县。
NO.7
推进网络建设和改造工作
投入资金1.6亿用于双向网络改造,完成网络建设项目1779个,数字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双向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区域200M光纤网络全覆盖。
▲发布会现场
02
以全域绿化和水环境治理为抓手
绿化环境提升生态质量
NO.1
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2021年至今,全市村庄规划计划编制197个,目前已完成编制成果194个。
NO.2
实施乡村绿化
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5万亩,评选森林乡镇15处、森林村居150处,造林绿化优质亮点工程45处,其中有4处绿化工程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认定为省级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和森林生态廊道样板工程。
NO.3
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全市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数量达到30条(段),总长度265.6公里,清洋河被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评为“淮河流域幸福河”。
NO.4
推进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
建成1879个村庄供水工程,完成3772个村供水改造,规模化供水水源保证率达到95%以上,新建水厂8座,新增日供水能力16.92万m3,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2%。
▲发布会现场
03
以美丽庭院、美丽村居示范创建为抓手
美化环境提升带动能力
NO.1
打造美丽乡村、创建美丽村居
2023年争创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2个、自创省级和美乡村120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市级累计打造2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208个样板村。
NO.2
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区市
重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在栖霞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样本。
NO.3
打造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乡南隍城村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
原标题:《权威发布丨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