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省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出台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1+5”政策文件和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四项收入”和减轻支出负担,统筹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坚持多渠道发力,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同时,开发脱贫人口收入统计系统,多次开展入户采集,挤干水分、应统尽统,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大幅提升。
同时,聚焦全省4.8万户、18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年度整合各类资金1.47亿元,实施易地搬迁后续产业项目27个,通过发展产业已累计带动全省10.8万名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全省2.97万户、6.61万名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中,5.97万人通过务工就业实现增收,户均就业2人。
在推进年度协议事项落实的基础上,我省还突出产业合作,引进江苏企业27家,到位投资资金50.2亿元,是2022年投资总额的3.4倍,特别是投资400亿元的美霖光伏大基地项目落地青海。完成消费帮扶4.6亿元,江苏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329名,常州、南通两市青海高中班首批100名学生已入学就读,“光明行”“灭包行动”等公益活动深入开展,“江苏广播大美青海·生态之旅”等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多样,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频繁。
此外,我省还深入挖掘省内外就业资源,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六个一批”稳岗就业行动,全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3.9万人,完成国家下达17.9万就业目标的133.6%。其中,全省就业帮扶车间达726家,带动2.2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比增长11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781人,同比增长62%;2022年、2023年“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均在98%以上。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周建萍
编辑:曹茂山 责编:鲁东 监制:马振龙